筑宋

第37章 父子交心

而已。

    而唐恪、耿南仲、白时中、李邦彦、李棁等人却一昧要去主和,常言“安外必先攘内,海州之祸甚于金国。”但是归根结底,还是耿南仲和李纲二人在角力。

    秦桧也是主战的,但他对自己,好像也是若即若离。和刘豫一样,都是居心叵测的人。能力或有之,忠心难辨。

    赵桓有理由相信,上皇真要复辟的话,他二人肯定要去从龙的!这就是上皇安插下来的暗桩嘛!自然不堪大用的。

    想着这些糟心事情,赵桓神色恍惚。一直到耿南仲在背后悄悄推了一下,这才醒悟上皇还在等着他说话。然而他赵桓又能说什么?

    上皇要走,那是谁也拦不住的。无非就是留下个烂摊子,等着给自己收拾。哪怕摆明是让自己顶缸,但自己还要给上皇的南巡弄一个大义遮掩。当即便要耿南仲拟旨曰:

    “朕恭奉道君皇帝,比以尤勤感疾,祷于太清,诞日康复。方燕处琳馆,靡有万机之繁,可以躬伸报谢。今来就正元节前择日诣亳州太清宫烧香。朕祇奉睿训,敢不钦承。”

    耿南仲心中大急,怎么能让太上皇跑了呢?太上皇在汴京,那是无论如何都没法生乱的。但他去了东南,可未必不会想着复辟,海州也与上皇的干系更加亲密的!

    安兆铭就是前车之鉴呢,如今坐在青州哪都不去了。朝廷在京东两路的钱粮也都被他挪作军中使用,以致朝廷用度日紧。连祭祀南郊,册封皇太子这等大事都被押后了。

    现在太上皇再去东南,以太上皇的奢靡用度,恐怕以后东南财货也到不了汴京。此后汴京还能从哪里收取钱粮赋税?蜀中四路,都在郓王赵楷手上,如今正在练兵想要出川。

    燕山、河北、河东都是自顾不暇,关陕地方一直靠朝廷供养。现在只有荆襄、湖广、两淮之地的税赋可以打主意。但是这些地方,委实油水不大啊!

    耿南仲这才恍惚意识到,此前朝廷六神无主的关键所在了。钱粮!因为金国南侵,大宋已有太半钱粮税赋无法收取。再要去掉东南之地,这个朝廷可是真心应付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可笑自己,此前还要尽去蔡京新法,恢复司马光的旧制!怨不得李邦彦、吴敏、孙傅、张帮昌、秦桧等人,都要对自己的说法颇觉不以为然?

    而吴敏要推荐钱伯言知杭州,节制两浙、淮东将兵事。那是打定了官家不会阻碍太上皇南巡,却要钱伯言去东南断了太上皇遮蔽东南的手段啊?

    那么请立太子,随太上皇去东南,也是为了膈应太上皇,使之不好复辟的意思?毕竟官家有失,太上皇也只能迫使官家学他那样内禅,然后再辅佐太子登基而已。

    但无论如何,太子都是官家的儿子,官家并非不能接受这个主意。只要太上皇不能复辟,那么郓王、康王等人,也就没了夺位的可能。

    吴敏等人的算计,可谓老辣至极也。

    但是耿南仲的心中,却生出别样的不舒服。自己是官家潜邸旧臣,怎能轮到他吴敏、李纲之流簪越?此前他们鼓动太上皇内禅,赚了很大便宜,难道今日还要故技重施吗?

    万一官家有失,换了太子上位。他们这些人依然还有拥立之功。可是自己的前途,可就一片黑暗了。到那时,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,死无葬身之地也。

    “臣以为,太上皇之意固善,然官家却不可为也。我大宋以孝道治天下,官家就该以身作则,晨昏侍奉,以尽人子之孝。怎能尽数诿过君父?朝臣之议,也不合圣人教诲也。

    臣以为,太上皇之思,可使国家重臣出行即可。臣又有奏上,今国事危殆,君臣正当齐心共济时局,岂宜顾身?官家亦当早立储君,使天下无疑。

    大宁郡王年及十二,当立太子。请以少宰吴敏为太子少傅,枢密院同知孙傅兼太子少保,吏部侍郎谢克家兼太子宾客,统制吴革领军辅太子去亳州进香,祈祷国事。”

    赵桓心中也是深以为然,上皇如果在外另立朝廷,还真比女真人南侵更要棘手百倍。对待女真人,无非战和两策,既可如春风和煦,亦可如秋冬天肃杀。

    但是如何对待上皇,却有个“孝”字紧在脑袋上。软也不是,硬也不是,当真有点儿“狗咬刺猬,无处下嘴”的无奈。

    呸呸,自己和上皇都是人君,却不宜用狗来比喻。
返回 >> 返回书页 >> 筑宋目录

辣妹小说网是分享热门小说的开放平台,所有小说由热心网友上传,如有侵犯版权,请与本站联系,本站将予以处理。
Copyright © 辣妹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