筑宋

第3章 义胜军

灵丘,往投真定、中山而来。

    应州有战,岳飞那点人马,又是地方团练新编,无论如何也逃不出粘罕的雷霆一击。然而应州有事,朔州、代州、武州、沂州都应该会有风闻,太原的备战就不用担心了。

    可是燕京、真定、中山、河间等地,却还在疑惑中!马扩心急如焚。与整个河北的千里屏障比较起来,岳飞那两千人,当真与大局无补了。

    然而在岳飞眼里,马扩却是弃他而去的!所以无论安宁此后如何示好,岳飞就绝不愿意再去投靠海州。他情愿千里逃亡去襄阳抗战,也不想再见到马扩这个“刻薄寡恩”之人。

    但是粘罕是怎么发现岳飞的呢?马扩一边急急赶路,一边思谋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。他忽然想到了安兆铭的一些安排,河东有几个必要除掉的人。这些人,却都有义胜军的背景。

    义胜军!马扩不禁亡魂大冒。义胜军约有十几万众,也是如今河东各州最大规模的一股守备力量。虽然算不得主力,但它却在每个州府都有驻扎的!

    此前便有隆庆府知府张确上报,本地义胜军结伴要去叛投金国。张孝纯命王禀与耿守忠出兵平叛,但仍有三千义胜军叛逃至金人控制区,向粘罕具言河东虚实。

    原来谭稹此前看郭药师的常胜军扩充极快,担心老郭尾大不掉。就特意招募燕云一带的汉人成军,取名义胜军。当时只为了分燕京常胜军的势力,掏空它的后备兵源打算。

    初时不过五六万人,此后安宁使金国归来时,顺手将郭药师弄去汴京。他的几万常胜军还留在燕京驻防,但那数万民壮,却被谭稹再次移去河东,发落各地编入义胜军。

    后来又陆续整编、扩编了几次,义胜军就达到十几万人之众,散居河东各地驻防。不过义胜军自成立之始起就是非连连,更与西军、河东军冲突不断。

    要说燕云之地隔绝中原近两百年,大宋朝野对燕云那些着胡服、胡礼、胡俗的汉人普遍抱有排斥之心,视作异类。而这些燕云汉人,也从不以宋人自居。

    这些燕云之地的汉人,与游牧的契丹等族相处久了,不可避免地染上游牧族的剽悍尚武。由燕云汉人组成的常胜军、义胜军,单纯看他们在战场上的勇武,也令人惊叹不已。

    然而这些燕云之地的汉人,却不认同他们是宋人。宋人也视其“非我族类”,结果就更加速了义胜军的“其心异贰”。

    所以义胜军的行事不及道义国家,凡事都从自身利益出发,自此河东一带南北行商走私严重。游牧各族所需的铁器、茶叶、粮食、食盐,都成了他们赚钱的门道。

    等到粘罕决意南下以后,这些燕云汉人是高兴的。因为北朝辽金税赋,都比大宋低了不少。导致大宋覆亡的原因虽然很多,然而这些燕云汉人的反水,无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可惜安宁前世只是一只工狗,他对历史的了解也只限于一些被历史精心打扮过人物事件,他不太可能关注到义胜军这样一群乌合之众的存在。

    “义胜军勾结金人”的论断一旦形成,马扩和范仲熊、沈梲三人心中都是一片拔凉。此前河东山川之险,对付金人有效,但是在义胜军眼里?简直就是开玩笑了。

    不但金兵可以尽悉宋军虚实,这些义胜军也随时可以献城,或者突袭宋人。什么样的关隘险阻能够经得住他们的作贱?

    要说大宋对河东的重要性,一直都有着清醒的认识。去年知隆德府的张确就上书称:“河东天下根本,安危所系。无河东,岂特秦不可守,汴亦不可都矣。”

    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。河东是大宋天下的根本,太原则是河东的根本。甚至也可说太原是中原王朝的根本。因此自隋末以来,基本就形成了谁据有太原,谁就得天下的局面。

    等三人跑到太行山麓的灵丘时候,马扩也就把这些事情想的前后明白了。他沉吟一会,拿出信物分别交给范仲熊、沈梲二人道:

    “如今局面,却由不得咱们一起行走了。马某的意思,某自去真定见刘知州,请他速传消息去燕京、汴京等地准备。

    二位却要沿着山路南下,经过忻州、代州时却不要多言,那里几乎都是义胜军在驻防。只管赶去太原告知张宣抚,义胜军不可信赖!所有关隘地方,都要换成我西军才得安全。

    沿途若能遇到岳鹏举所部,那就收拢了一起引军南归。那个岳某人,却是个有本事的人物。也替某家和他说和一下:国事为先,非是马某故意要弃他不顾。”
返回 >> 返回书页 >> 筑宋目录

辣妹小说网是分享热门小说的开放平台,所有小说由热心网友上传,如有侵犯版权,请与本站联系,本站将予以处理。
Copyright © 辣妹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.